欢迎访问 朱子建 | 济南律师事务所网 !

买卖双方因合同中的条款理解不一致,导致合同履行出现问题,应如何解决

当买卖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争议时,应首先查看合同文本的具体表述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,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,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进行。因此,双方应仔细审视合同文本,尝试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条款的含义。

如果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仍无法达成一致,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考虑合同的相关条款、性质、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因素。这些因素对于确定争议条款的真实含义至关重要。例如,如果某一条款的表述较为模糊,但结合合同的其他条款和整体目的,可以推断出该条款的真实意图。

在此基础上,买卖双方可以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。双方可以就争议条款进行深入的讨论,各自陈述自己的理解和立场,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。如果协商能够达成一致,那么双方可以签订补充协议,对原合同进行修订和完善。

如果协商无果,那么双方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双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法院对争议条款进行解释和裁决。在诉讼过程中,法院将综合考虑合同文本、相关证据以及法律规定等因素,对争议条款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。

针对买卖双方因合同中的条款理解不一致导致合同履行出现的问题,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。如果协商无果,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公正的裁决。

上一篇:非法转包引起的拖欠工资由谁负责?
下一篇:合同中未明确交房时间或过户时间,双方应如何协商确定?